爱配资是怎么回事 一条红布带,见证1927年的红色风暴 | 一馆一物一记忆

发布日期:2024-10-05 17:42    点击次数:76

爱配资是怎么回事 一条红布带,见证1927年的红色风暴 | 一馆一物一记忆

开栏语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红色七月,心向党,我们赓续革命精神,传承红色荣光。广州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100多年前,就是在这里打开了近现代中国进步的大门。广州市越秀区,这片承载着丰富革命记忆与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红色热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引领全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越秀区,作为广州市红色资源最为集中、丰富的城区,不仅拥有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红色革命遗址,还通过多项创新举措积极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从农讲所纪念馆的修缮与保护,到中山纪念堂的庄重与肃穆,再到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与利用,每一处场馆、每一件文物都是越秀红色文化的璀璨明珠,共同铸就了越秀区红色文化的辉煌历史与不朽荣光。

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曾发生过许多轰轰烈烈的革命大事件。从黄花岗起义的英勇抗争,到广州起义的壮烈牺牲,越秀区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历程。这些革命大事件不仅铸就了越秀区的红色文化底蕴,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革命精神和历史记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庄严肃穆,长眠着为革命英勇献身的烈士们,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而农讲所纪念馆,则见证了毛泽东等革命先驱在这里播撒革命火种的历程,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值此火红七月,《南方》杂志携手中共广州市越秀区委宣传部、广州市越秀区融媒体中心,共同打造的红色文化传播工作室,将策划推出“一馆一物一记忆”专题。我们将深入挖掘越秀红色文化场馆革命文物背后的历史与精神内涵,呈现一段段鲜为人知的红色记忆,追溯历史足迹,汲取精神力量,传承优良传统。

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这次起义建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首次在大城市成功建立苏维埃政权。 

为了纪念这次起义,广州越秀区的一条路被命名为“广州起义路”,而在这条路上,矗立着一座广州起义纪念馆。在这座纪念馆的展厅里,一条特殊的红布带静静地陈列在展柜中,它不仅是一件国家一级文物,还被特别设计在展馆的序厅中,如同一条穿越时空的纽带,将革命的风云岁月与今天的和平安宁紧密相连。

在红色七月,由南方杂志社与中共广州市越秀区委宣传部、广州市越秀区融媒体中心携手打造的红色文化传播工作室,深入探访这条红布带背后的故事,为您揭开广州起义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红布带是广州起义成员的识别带

谈起广州起义的历程,可谓是一波三折。

1927年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而言,是一个充满挫折与奋起的年份。在这一年里,国共第一次合作领导的大革命遭遇了重大失败,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使得中国共产党陷入了空前的困境。大量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捕杀,革命力量遭受了严重损失。

然而,在这危机四伏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并未选择放弃,而是决定继续抗争,坚决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之后,广州起义的爆发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新的抗争起点。广州,这座南方的重要城市,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试图夺取政权、挽救革命的关键战场。

广州市越秀区融媒体中心 董俊毅  拍摄

起义的策划与组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中共广东省委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决定以共产党领导的第四军教导团、警卫团一部和广州工人赤卫队为骨干,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他们秘密地进行着起义的准备工作,等待着最佳的起义时机。

在起义前夕,总指挥部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为了明确区分敌我,所有参与起义的人员都需要佩戴或手缠红布带。这一决定使得红布带成为了起义军身份的重要标志。起义者们纷纷将红布带绑在手臂或颈项上,以此展示自己的身份和决心。

这条红布带,并非普通的布料,它承载着起义者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对胜利的深切渴望。

广州市越秀区融媒体中心 董俊毅  拍摄

当时,参加广州起义的人员来自各行各业,大家的着装并不统一。因此,起义总指挥部作出了上述决定。许多工人赤卫队队员甚至将家中的红被面撕成一条条红布带绑在手臂上或脖子上,所以这些红布带的规格各不相同。起义当天阴雨绵绵,红布带遇水褪色,不少起义人员在脖子或手臂上都留下了红色的印记。起义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在广州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凡是身上带有红色印记的人往往被视为起义人员而遭到杀害。尽管如此,不屈的红色精神已经深深烙印在人们的心中。

杨馨坤冒死藏起一条红布带

红布带,这一珍贵的历史遗物,是由当时的工人赤卫队第一联队第一中队队长杨馨坤烈士冒死藏匿下来的。

据老文博专家苏乾在《四件广州起义珍贵文物的由来》一文中的记述,广州起义前夕,总指挥部为每位武装起义指挥员配发了一个中山牌袋表、一个指南针和一条红布条。红布条作为起义成员的标志,必须拴在手臂或颈项上;中山牌袋表则用于起义指挥员统一时间;而指南针则帮助他们辨别方向,指挥战斗。

许继电气董秘:您好!截至2024年8月9日,公司股东户数约4.69万户。感谢您的关注!

广州市越秀区融媒体中心 董俊毅 拍摄

12月11日3时30分,战斗正式打响。主力部队教导团和工人赤卫队总队(包括杨馨坤所在的部队)集中火力攻打敌人的顽固堡垒——广州市公安局,并很快将其攻克,随后占领了珠江北岸的大部分城区。当天下午,总指挥部宣布在广州市公安局成立了远东第一个广州苏维埃政府。

然而,就在起义的第二天下午,当广东工农兵拥护苏维埃政府大会在丰宁路西瓜园举行时,形势发生了逆转。国民党反革命武装部队在美英等帝国主义军舰的配合下,从河南(海珠区)渡过珠江,在西濠口登陆,向刚刚诞生的广州苏维埃政府发起了反扑。面对不利的形势,杨馨坤和高平玉匆匆取下开会前张贴的、浆糊尚未完全干透的标语,放入口袋,随后杨馨坤继续率领队员奔赴前线,抗击敌人。

广州市越秀区融媒体中心 董俊毅 拍摄

在数倍于己的敌人的进攻下,起义最终失败。在撤退时,杨馨坤将红布带藏进贴身衣袋,奋力冲出敌人的围截,冒着生命危险将它带回了家乡英德。他小心翼翼地用油纸一层一层地包裹好,交给当地的革命同志,秘密地埋在了山岗里。而杨馨坤后来在参加广宁农民起义时不幸壮烈牺牲。他曾经用生命百般守护的这条红布带,在和平年代由革命同志捐献给了国家,成为了广州起义的历史见证。

杨馨坤烈士和高平玉烈士都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高平玉烈士在平原县进行秘密活动时被捕并牺牲。

现在的广州起义纪念馆里,中楼正对大门,上下两层,坐东向西。楼下分为三个开间:南间是起义总指挥张太雷的办公室;中间是苏维埃政府会议室;北间则是临时救护处。张太雷曾在此主持苏维埃政府领导成员以及工农兵执委代表第一次会议,并通过了苏维埃政府宣言。二楼南面有两个办公室,苏维埃政府委员和工人赤卫队负责人周文雍、杨殷、陈郁等曾在此办公。北楼是工农红军的指挥部,二楼为作战指挥室。南楼则是警卫连的连部和军械、杂物仓库。

广州起义纪念馆。 黄剑  拍摄

1961年,这个旧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广州市政府对旧址进行了维修,并成立了广州起义纪念馆,馆名由叶剑英题写。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武装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参加广州起义的许多骨干继续为中国革命事业而顽强战斗,成为人民军队的组成部分和不熄的革命火种。

当奔腾的珠江泛起阵阵血潮,卷起大革命的浪潮时,我们虽没亲历那场1927年的广州起义,但历史会永远记住那一条条血染的红布带和那些长眠于地下的无名烈士。在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里,这条红布带见证了无数先烈的前赴后继;在气象万千的新时代,这条红布带继续激励着我们牢记初心、勇往直前。

红色文化传播工作室出品

【本文责编】林若川

【文字】许俊仟

【海报设计】郑炜良 丁薇薇 魏伯航

【频道编辑】李卓华 莫群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刘龙飞 郭芳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相关资讯